作者: 姜培軍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3-07-13 10:43
□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姜培軍
牡丹在菏澤就是一部“活歷史”。
國運昌時花運昌,太平盛世喜牡丹。牡丹的命運與時代相伴,牡丹世家的命運也與時代相伴。
新中國成立后,菏澤牡丹產業迎來發展新機遇,菏澤趙樓趙氏“牡丹世家”也進入了發展新階段。
從素面朝天的單一種群到姹紫嫣紅的千百個品種,從“花開花落二十日”到“牡丹花開遂人愿”,從單純觀賞到“接二連三”融合發展,從“墻內飄香”到“世界開花”……一切驚艷,都來自對“牡丹夢”的堅守。
牡丹界“一代宗師”
“趙守重比我長一輩,是趙樓趙氏第二十三世,堪稱牡丹界‘一代宗師’?!弊蛉?,趙孝慶說。
趙守重,一位土生土長的菏澤牡丹專家,對搜集、整理、保護我國傳統牡丹品種作出了卓越貢獻,培養了趙孝慶、趙孝知、趙孝崇、趙建朋、趙建修等一大批牡丹專家,被譽為菏澤牡丹界“一代宗師”絕不為過。
“我高中畢業后,便跟隨當時菏澤最有名望的牡丹專家趙守重等人學習牡丹栽培、管理、嫁接技術,同時收集散落在民間的珍稀牡丹、芍藥品種?!蹦档<亿w孝知回憶。趙樓牡丹研發中心左側墻上懸掛著趙守重的照片,黑帽、黑棉襖,面龐瘦削、面色黢黑,標準的農民形象。
趙守重出生于1910年,是1949年后繼承和發展中國牡丹種植業為數不多的專業技術人才。1949年至1955年,他把分散在菏澤各農戶的傳統牡丹品種搜集、整理起來,共112個牡丹品種、32個芍藥品種,對傳統牡丹、芍藥品種的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在他的主持下,1955年至1975年20年間,通過授粉、嫁接等方法,260余個牡丹新品種、108個芍藥新品種應運而生。
從1954年開始,趙守重協助中國第一代牡丹專家、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周家琪,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喻衡,完成了菏澤牡丹調查摸底工作,總結出了牡丹栽培、藥用加工等一系列成功經驗。
趙孝知回憶,趙守重曾經語重心長地對他說:“孝知啊,我們都老了,眼睛也不好使了,看品種特別費勁。牡丹栽培管理都好學,唯獨識別品種最難。你年輕有文化,只要想學,一定學得很快?!?/p>
趙守重認為,識別牡丹品種,春天看芽、葉、花,秋天看葉、鱗芽,落葉后看鱗芽、枝條,從地里刨出來看根系的粗細、長短以及須根多少。多年過去,趙孝知仍然清晰地記得老師的教誨。
鮮為人知的是,洛陽牡丹專家王二道、王三道,曾經在菏澤跟隨趙守重學習七八年牡丹技術。后來,王氏兄弟成為洛陽牡丹界的元老。
為了紀念趙守重為中國牡丹作出的突出貢獻,1964年,有關部門將他親自培育的一個牡丹新品種命名為“守重紅”。此花顏色淺紅、色澤寶潤、葉展大方、株干挺直,是具有積極向上、勇往直前高貴品質的品種。
牡丹夢連著中國夢
從野外探索到牡丹嫁接,從反季節催花到新品種研發,從昆明世博會一舉奪魁到牡丹籽油研發……趙孝慶,是菏澤牡丹產業精彩蝶變的重要見證者和推動者。他數十年鐘情牡丹,懷著一顆虔誠的心,執著地在牡丹王國馳騁。
1948年,趙孝慶出生在趙樓趙氏牡丹世家,自幼在牡丹花叢中玩耍、成長,成年后全力推動菏澤牡丹產業的發展。1980年,日本知名牡丹種植和經營專家安部功來菏澤訪問,雙方最后達成3年交流計劃。第一年,菏澤以趙粉、紫二喬等6個品種、每種5株,交換日本太陽、花王、初烏及法國金鴟、金晃、金帝、金閣等7個品種、每種5株。第二批交換的品種達上百種,后全部栽種到老城墻東南角小游園內。第三批交換的品種全部栽種在北城墻附近。趙孝慶、安部功等人的友好交往,使雙方國民不出國門便可欣賞到對方的精品牡丹,牡丹也成了中日友好的象征。
1983年,日本牡丹協會會長喬田亮二專程訪問菏澤。趙孝慶和喬田亮二代表雙方在原趙樓牡丹園共同栽種了一棵龍柏樹。
多年過去,趙孝慶依然清晰地記得參加1992年法國波爾多國際花卉博覽會的情景。
展會由原趙樓牡丹園承辦、趙孝慶負責。趙孝慶回憶,為了保證展覽效果,布展期間需要打造一座牡丹山景觀。他們選中松樹皮堆積造山,再在山上覆一層草皮,然后將牡丹和其他花草樹木假植在山上。經過多方努力,一座非常自然壯觀的牡丹山,呈現在廣大觀眾面前。
最令趙孝慶自豪的,是菏澤牡丹在那屆波爾多國際花卉博覽會上獲得惟一一塊銀質大獎(金獎由法國獲得)。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阿沛阿旺晉美正在法國訪問,聽說中國牡丹在展出并獲得大獎,乘坐專機抵達波爾多,向趙孝慶等人祝賀。
1999年,世界園藝博覽會在云南昆明舉行,山東省任命趙孝慶擔任牡丹項目技術總指揮。他克服千難萬險,最終讓5000盆牡丹花如期盛開。在昆明世博會上,菏澤牡丹一舉奪得111個牡丹單項獎中的81個獎項,其中三個金獎、兩個名列第一。
雖然在2010年之前,我市在牡丹產業化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開拓,但一直沒有形成規模,與牡丹產業化相去甚遠。這一切都仿佛在等待著一個人的到來,菏澤牡丹產業化需要這個人用慧手推開財富之門。這個人就是趙孝慶。
渴望創新、不走尋常路,是融入菏澤人血液里的特征。在經歷了成百上千次試驗之后,趙孝慶終于發現了寶藏——牡丹籽可以榨出高品質的食用油。2011年3月,國家衛生部批準牡丹籽油為國家新資源食品。牡丹籽油正式成為我國食用油大軍中的一員,邁過了通向市場的門檻。
“1980年,我去北京參加中國花卉進出口會議。會議上,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陳慕華說我國牡丹產業發展很快,新品種培育很多,但至今還沒有真正的黃色品種,如果能培養出真正的黃牡丹就好了?!?月12日,趙孝慶回憶,“回菏澤的路上,我一直在想,怎樣才能培育出真正的黃牡丹?只有找到真正的野生黃牡丹,才能雜交出真正的黃牡丹品種。哪里有野生黃牡丹呢?帶著這些疑問,我請教植物學家,查找資料,結果在《云南植物志》上看到了云南紫牡丹和黃牡丹,這才下決心去云南考察野生黃牡丹?!壁w孝慶對野牡丹情有獨鐘,1980年,他和趙孝知跋山涉水,甚至冒著生命危險,遠赴云南考察、引種野生黃牡丹。
此次云南之行,來回用時一個半月,二人幾乎走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,付出了艱辛,收獲了甘甜。專家們說,他們是新中國歷史上發現野生黃牡丹群落的“第一人”,為牡丹的引種和雜交育種奠定了基礎。此后,趙孝慶多次到西藏、四川進行野生牡丹考察。
“從七世祖趙瑞波開始,趙樓趙氏以牡丹為業已經傳承400余年,至我是二十四世。說實在的,我們這個‘牡丹世家’確實付出了很多?!壁w孝慶說。
“牡丹夢連著菏澤夢”,在趙孝慶的辦公室,懸掛著這樣一幅書法作品。其實,每個菏澤人心中都有一個牡丹夢,牡丹夢連著中國夢。